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二十七章:觐见天子(2/2)

四岁的堂弟仪表堂堂,英气逼人,这让灵帝心里略微的有些不舒服。

“谢陛下,”刘备从容的站起身,等候灵帝“垂问”。

“司徒曾与朕提到御弟入京,只是年来朕国事繁重,直到今日才得兄弟相见,让人不胜唏嘘。”灵帝先和刘备说了两句家常,接着话锋一转,“御弟现任何职?”

“臣现任司徒府长史、洛阳都尉。”刘备恭敬的回道。

灵帝略一沉吟,“皇叔当日为孝廉,此皇叔不愿入仕之故,但皇室尊爵不可轻弃,朕现封御弟为阳亭侯,佩金印紫绶,掌节,其职暂不变更,容朕思之再议。”

“谢陛下。”刘备知道灵帝连续给的三道封赏都是诸侯王才能享有的,意外之余,也深感喜悦,赶紧磕头谢恩。

“今北有鲜卑军压北平、渔阳,南有益州夷反,已破建宁。现鲜卑之使已叩京阙,要我大汉三十亿钱,众位卿家可有安邦之良策?”等刘备退下,灵帝看了看众大臣,忍不住问了出来。

“启奏陛下,依臣来看,唯今之计,一动不如一静。”桥玄身为太尉,不能不说两句,好在年轻的皇帝这个时候最担心的事情都是明摆着的,大臣们私下早商量好了,就等着皇帝废除宦官入朝呢。

“何为一动不如一静?”灵帝一愣,他想不到掌兵事的大臣居然出了这么一个点子,这把他原本点将出征的想法完全推翻了。

“陛下,今尚在早春二月,北方雪尤未融,此时出兵,其时不可,此不得天时。鲜卑屡犯我北疆,已尽知悉我大汉路径,而连年争战,渔阳、北平诸郡道路毁圮实多,此我军失地利之势。前番张滔领兵北征,未闻鼓而先言歇,已堕我大军士气,而后全军覆没,其人遭俘,月来不闻遭戮之音信,想必又是李陵人物。此其时也,我大军不占天时,不得地利,不获人和,安可出兵?”

刘备听桥玄说得不无道理,只是桥玄鄙薄李陵,让他心里很不舒服。可是这时是汉朝,不管后世如何给李陵翻案,汉朝的皇帝都是将李陵作为叛徒来对待的。当年的太史公为李陵说了两句公道话,结果就被施以宫刑,可见其一斑。

“难道我大汉便任由此等小丑绕梁而舞不成?”灵帝一拍桌子,把很多不说话的臣子吓了一跳。

“非也,陛下,我大汉岂能容此等小族放肆?臣请陛下容诸位将军三个月,三个月后,陛下可见一支精兵,那时春和晴暖,正合出兵。”桥玄侃侃而谈,再加上他语音清朗,让人听了就觉得很有说服力。

汉灵帝看了看其他大臣,发现没有任何人反对,忍不住问道:“各位卿家以为如何?”

“臣附议。”王允一躬身。

“臣也附议。”荀爽也表态。

“臣也附议。”皇甫嵩也表示赞同。

有了三公和当朝第一名将赞同,接下来,各位大臣都纷纷表示赞同这“老成之言”。刘备虽然隐约觉得不太对劲,但是这个想法还是模糊一片,也就不好再说。

“既如此,众卿家皆宜勤力,今日散朝。”灵帝知道马上出兵已经不可能了,怏怏的散了朝。

刘备随王允往外走,刚走到门口,看见荀爽向他们两人招手,赶紧牵了牵王允的袖子。

“慈明何事见招?”王允笑眯眯的看着荀爽。

“王司徒,阳亭侯,请二位借一步说话。”荀爽眨眨眼睛。

王允和刘备莫名其妙,跟着荀爽走到宫外,上了荀爽的车驾之后,荀爽才叹了口气。

“司空大人,何事烦恼?”王允惊讶的看着对方。

“桥玄此议,陛下心中实有不愿,我怕今日之议尚有反复。”

“陛下怎知我等用心良苦。”王允也叹了口气。

“二位大人,”刘备觉得这个时候可以开诚布公的和两人讨论一下刚才桥玄的意见了,“适才桥太尉所言,刘备小子不才,其实颇觉有待商榷,还要向二位大人请教。”

王允和荀爽对看了一眼,王允和声说道:“阳亭侯但言不妨。”

刘备觉得王允忽然喊他“阳亭侯”,这让他很别扭,但是他现在无瑕顾及。“鲜卑大军兵压北平,若不早日发兵抗衡,异日他大军南下,我大汉境内不是一片涂炭吗?”无错不跳字。

“阳亭侯有所不知。我等非是不愿出兵,只是我大汉现在实在无兵可出,也无钱可出。”

“?”刘备听完,顿时大吃一惊,难道京畿之内的数万兵马、卢植手下的十万雄兵都是纸糊的不成?而且大汉朝这几年没有发生过太多的灾害,根据他知道,最大的一次蝗灾还要两年之后才能出现,汉朝怎么会连出兵打仗的钱都没有了?

**

请不吝指正的读者将意见统一在一张帖子里发,不要刷版,我会采取给精华或者置顶的方式让更多的读者参与讨论.谢谢大家.

...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