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八章:分身乏术(2/2)

得不足,哪里又用得上诓骗二字?”

被舒仲应一说,袁术微微一愣,“依这么说,你已另投他人麾下?难道就不怕我去告发?”

“公纵想告发,刘景升又岂是那么好见?再者。公便举发,在下也大可否认,公又有何凭证?”舒仲应往前走近两步,压低了声音说道,“公若举发,至多不过苟且得活。公不举发,尚可日后自守一方。以公所见。该如何取舍?”

袁术沉默了半晌,抬起头来看着舒仲应道。“既如此,还请先生为术指点迷津。”

**

与徐庶商谈半日之后,刘备带着大队人马进了洛阳。

从南城穿过主衢,刘备先到禁阙前叩首见礼,再转回身往王允处来。他一旁的京兆尹杨彪则在一旁与他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

现在的京师暗流涌动,谁也不知道隔了一天之后会有变化,百官多少有点惶惶然。因此杨彪的话中不免透出一丝探口风的意思来。

“杨大人,备离京日久,此诸班事宜皆不熟捻,不妨留待明日再议吧。”听杨彪说了半天的太尉举荐以及百官的风言,刘备终于按捺不住,有些不悦地说道。

杨彪脸上露出尴尬地神色来,却也不好多说。

刘备知道身旁的这个京兆尹为人忠厚梗直,而且勤恳奋勉。是一个好官,一向在朝野中有着不错地官声。不过刘备同样晓得,这个京兆尹也实在不是一个一点就透、举一反三的人物,换句话来说就是有些憨。

刘备心里有些为杨彪叹气:如果是在太平年代,这个杨彪一定是个老百姓都会爱戴的好官。不过在眼下这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在一个巨大的历史冲刷将要来临前的时代。这样的一个人无疑是不称职地,因为他地能力实在不足以带领一方的百姓闯过那样地暴风雨。

好在杨彪自己对这一点也有很深刻的认识,而杨彪也时常会向一些机敏的名士请教,这让杨彪少做了不少错事,比如流民事件中曹操的自作主张,当时杨彪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直到拖得不行了,杨彪才进宫去禀报。

刘备本来也不想这么直接地回绝杨彪的探问,不过刘备这会正在头疼不已。

徐庶给他的两条建议都很古怪,尤其是第二条:到陈留与袁绍交锋。却向同样是敌对状态的刘焉借粮。至于如何拖住刘焉。徐庶居然想到了襄阳城里的袁术。

不能不说,徐庶的两个建议都很匪夷所思。因此刘备倒不担心这样地点子会被对手成功的破解,即便袁绍的帐下有田丰这样著名的智者在。

刘备对徐庶有一种近乎盲目的信任,所以在他与徐庶重新上马往洛阳前进的时候,一个报信的士兵也同时踏上了去宛城的路。

“希望曹孟德能明白这其中的意思吧,”对于这一点,刘备觉得十拿九稳。即便没有贾诩和程昱这样的谋士在身边,曹操也不难领会放袁术地深意思。

放袁术不同于放虎归山,因为一个袁术实在激不起大地风浪,而且袁术帐下的那些人才已经散地一个不剩。刘备只要袁术尽可能的骚扰刘焉就可以。徐庶整条建议中的精妙之处就在于袁术到了寿春之后只敢找刘焉的麻烦,因为袁术就算再笨也该知道有多少双眼睛正盯着汝南这块肥肉。

袁术不敢找汝南的晦气,却敢触刘焉的霉头,因为刘焉为了息事宁人,就只能放纵袁术。

好比两个人在下棋的时候,一个完全不懂得棋理的无赖不断的对其中的一个人破口大骂。虽然被骂的人完全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赢这个无赖,可是在没有下完原先这盘棋之前,这个被骂的人偏偏只能憋着一肚子的火气。

刘备这个便宜占的实在有点大了。

刘备头疼的原因倒不是因为徐庶的建议,而是因为王允的病。

徐庶是希望刘备能尽快的到陈留去,可是王允这个时候病倒了,刘备怎么走得了?再说荀爽实在也不是一个省油的灯。

刘备想到荀爽的时候已经走到了王允府前不远,而就在这个时候,他看见街的另一边过来的车驾,赫然就是荀府的字号。

**

大家如果有月票,并且觉得给刀子值得,那就谢谢了。

...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