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三章:声名鹊起(2/2)

篇文作气势雄浑,一气呵成,为师也不能轻动一字。你让古德进来,你今日点课已毕,回房去吧。”

刘天赐从“金黍山房”出来的时候,心里还在琢磨老师让他出去时那种奇怪的神情,不过他发现首先要应付的还是学长们好奇的盘问……

**

仅仅过了半天,都尉太史恭就亲自到稷下学宫来了。这位都尉大人轻车简从,身边只有四个小兵勇。

郑玄请太史恭在“金黍山房”前的“扫叶待宾厅”入座,不过刘天赐的年纪让太史恭着实愣了半天,他没有想到刘天赐的年纪这么小。

“某是一介武夫,得刘……小贤弟如此佳篇,无以为报,特送两坛好酒,助小贤弟文思。”说完,他让那几个兵勇把两坛酒抬过来。

刘天赐吓了一跳,他在外面喝酒尚且害怕老师知道,现在别人居然把酒当着老师的面送给他,让他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

“既是将军盛意,天赐你就收下,只是不得贪饮,以致贻误学业。”郑玄知道学生为难的是,索性睁只眼闭只眼了。

“久闻‘小神童’之名,今日一见,确实人中龙凤,若犬子他日能如小贤弟这般人才,我便心满意足了。”太史恭不无感慨。

刘天赐心中一动,“将军今后还是叫我天赐吧。”

“这个……我就托大了。”太史恭其实也觉得喊“贤弟”有些别扭。

“将军龙虎之姿,小将军定然不凡人物吧。”刘天赐拐弯抹角的打听。

“犬子年只三岁,顽劣不堪。”太史恭虽是这般说,但是神色之间的舔犊之情十分明显。

“不知何名?”

“某不才,为犬子起名但只一个‘慈’字。”太史恭虽然觉得刘天赐问得古怪,但也不以为意。

“虎父无犬子,将来他一定会与将军一样成为一代名将的。”刘天赐真心诚意的说,他总算确认了这个一直横亘在他心中的疑问。

太史恭完全不知道为眼前这个叫刘天赐的小孩子会说出这样的话,换作别人,他会认为这一番话是对他的恭维,但是这个小孩说的时候有一种非常肯定的意思,好像他能预见到将来。太史恭忽然心中一动,“此子绝非常人,何不让慈儿与他结为异姓兄弟?”太史恭也不绕弯子,“天赐如此抬爱犬子,我有意将犬子与天赐结拜兄弟,不知意下如何?”

太史恭的这个决定无异于把将来的虎将太史慈送给了刘天赐,顿时把刘天赐喜的心花怒放,简直想抱住太史恭使劲的亲上两口。他好不容易压制了这种冲动,赶紧折身下拜,“敢不遵世伯之命。”这声“世伯”一叫,就算把事情给敲定了。

刘天赐成为北海属国都尉太史恭世侄的消息又一次传遍了北海郡。现在北海城内,刘天赐这个八岁大的孩子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了:太守府初露峥嵘,“杜康居”醉书妙文,传书都尉结果两家联契……这个小孩子好像把一个月内能发生的大事全拢到他身边去了。

“这个小孩子将来可不得了”,这成了北海城人的共识。开始有人特地到稷下学宫来见刘天赐了,当然绝大多数人是为了求一首词,他们携金银而来,但是多数都吃了闭门羹,唯一特殊的只有五个人:田让、于则、糜纲、孙用和陈圭。田让的弟弟田丰对刘天赐是个大诱惑;于则的方式是帮助刘元起在北海郡找到一处店铺,解决了燃眉之急;糜纲是徐州糜家的领袖,也是天下有名的大粮商,这个人将来要做刘天赐的岳父,而且早期起兵的时候也需要他的资助;孙用是北海孙乾的父亲;至于陈圭,刘天赐知道他不但会是自己的臣子,关键是他儿子陈登陈元龙,那可是一个了不起的谋臣。刘天赐选了五首名词给他们,当然是人各有别,比如给于则的那篇就是贺铸的《青玉案》,这样与他身份倒也贴切,而给其他人的则不是苏词就是辛词了。

但接下来的几天,郑玄不再要求刘天赐每日跟随学长们学习。他向学监打听,才知道郑先生特别交代,要等一个人来任他的老师,至于这个人是谁,刘天赐完全不知道,而郑玄为这么做,他更不知道。

就在刘天赐焦急不安的时候,一件大事发生了:延熹十年,桓帝驾崩了。

**

注:本书纯属架空,望读者朋友本着愉快的心情本书。

...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