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九十四章:皇甫怒发(2/2)

,山越一定在蓄势待发。”

对于桥玄的判断,王允与荀爽半天没有吭声,倒是卢植想了想说道,“玄德之事,切不可答允袁绍。此时只宜观望,不可草率行事。”

卢植的话让在场地人都陷入了沉默。

对于刘备,朝臣的态度是矛盾的,在袁绍提出的要求上,朝廷有针锋相对的意见存在,在具体处理上,朝廷也有不同的声音。比如蔡邕就提出一个疑问。袁绍既然要满足何进处死刘备的愿望,自然是曲意逢迎何进地人。为在对奉哪位皇子为君的事情上这么好说话?如果袁绍仅仅目地在于处死刘备,那么之后奉新君的承诺根本就是一纸空文,退一万步说,就算袁绍真的会奉洛阳为正统,那么他根本没有必要理会何进的喜好,又何必多此一举?刘备作为王允的女婿、卢植的门生,与荀爽、桥玄、刘陶等人的私交都不错。袁绍不惜得罪这么一大群人也要处死刘备,其真实目地何在?

这个假设曾让朝臣们争议了很久,最终也没有一个结论,坚持处死刘备的荀爽、刘陶与卢植等人认为只要可以暂缓袁绍与三蛮南下,牺牲刘备值得。桥玄与蔡邕则极力反对,一向很少发怒的桥玄甚至怒冲冲的痛斥荀爽三人是纵虎为患。王允始终一言不发,态度不明。

孙坚的反叛让卢植审慎起来,而他的这个意见在数日之后也得到肯定。山越遣使者来到洛阳,要求封山越王保汗为定南王,永镇山越、交州,并加会稽全郡为保汗的食邑。

“趁火打劫,”蔡邕气咻咻的将保汗地“国书”掷在几上,“我等若是答应此事。大汉颜面何存?”

“伯喈稍安勿噪,”王允苦笑了一声,“山越趁火打劫之意甚彰,正是不愁我等不答应。”

“难道我等要答应?”蔡邕瞪着王允,再一一看向荀爽、刘陶等人。众人全都默不作声,表情既委屈且无奈。

“你等妄食君黍,竟做此论,邕自无眼,识得汝等。”蔡邕“霍”的站起身来,举步便向门外走去。

“伯喈留步。”桥玄站在门外听了良久。这会见蔡邕负气要走,赶紧出来拦住。“此事老夫已有定计,绝不能容这等事。”

“太尉,此时绝不可再对山越动刀兵。”荀爽急呼道。

“书生误国,”桥玄毫不客气的答道,“实不相瞒,数日之前我已派人前往偃师,请槐里侯回京一趟。”

听说桥玄请皇甫嵩回京,王允眼前一亮,哈哈笑道,“此事早该与槐里侯商议,竟是让我等耽误了。”说完,他瞥向荀爽一眼。

“即便皇甫大人回来又能如何?朝廷现在要兵无兵,要粮无粮,北有袁绍、高颖屯兵,东有刘焉、南有刘表、孙坚、西有袁槐,更有鲜卑、匈奴、乌桓虎视眈眈,当此之时,对山越只可结交,不可树敌。若是山越肯助我等攻打孙坚,则此事或有转机。”荀爽来回踱了几步,又说道,“当日为了缓袁绍之心,更解三蛮南下,我等便连玄德也可牺牲,何况今日?只要眼下危机可过,山越占据之地自可复夺。”

“倘若山越得寸进尺又如何?”一个洪亮的声音传来,皇甫嵩大踏步的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侍御史桓典。

“山越若是得了会稽,在江东便有了立足之地,那时趁我中原大乱,他可束兵攻打丹阳,继而取吴郡,如此江东尽归山越,我等岂不羞死?”皇甫嵩一步不让的继续说道,“适才我闻列公竟要奉玄德以平何进之怒,这般亲者痛而仇者快之事,诸位做时可曾扪心自问?”

“难道我等不愿一战?奈何力有不逮,又能如何?”刘陶无奈地苦笑道。

“诸位好欺人之谈!”皇甫嵩一阵冷笑,“冲锋陷阵之时,嵩倒不曾见到诸位,这会说到力有不逮,大人说得却是理所当然,却不知这力如何的不逮法?”

堂上众人一起瞠目结舌的看着皇甫嵩,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好。

**

大家如果有月票,并且觉得给刀子值得,那就更加谢谢了。

...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