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八十三章:相惜相忌(2/2)

心,则吕布此番定然难以继续挂帅虎牢。既如此,主公不妨修书予汝南公,只说宛城苦于备战,需急调许壮士至此。如此,吕布誓必要重回虎牢。主公还可寄言朝中相识老臣,使人暗中游说司徒王允,使其疑忌吕布,更使人至洛口槐里侯皇甫嵩大人处盛赞吕布之勇,如此,吕布必投皇甫将军门下。此间其骨肉之计。”

“不错,确实妙计。”曹操点了点头,心中却在暗惊。贾诩的计策不算十分的精妙,不过胜在狠辣。王允是刘备的岳父,却被设计用来逼迫刘备手下大将,这一点别人多半想不出来,也不会去想,可是贾诩说的时候神情自若,就好象这么做天经地义一般。

听到曹操赞许,贾诩微微一笑,接着说道,“依诩愚见,汝南公所得者,可代行天子诏也,这是何等的大势?凡臣之为臣,皆因有官阶定等,但汝南公代行天子之权,已无官阶定等之分,此不但百官猜忌,更是祸及汝南公后世之根苗。主公何不建议朝廷另行新法,以收兴利除弊之效?”

“推行新法?”曹操被贾诩说得目瞪口呆,不知道该说好。

大汉垂手而治四百年,这一套体制基本上是锤炼又锤炼的结果,在这套体制下,不知道多少人成为了获利者。现在贾诩说要推行新法,这会是最有分量的那块石头,一定会在大汉朝风雨飘摇的当口引起石破天惊一般的巨大反应。可以想象,漫骂和指责会象潮水一般涌过来,将他们淹死。

有一个瞬间,曹操几乎要怀疑贾诩是成心要害他一下,才会提出这么一个建议来,不管他随即将这个念头打消了。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曹操懂得这个道理。

“但凡新法之推行,须百般商榷,不能有半分牵强之处。朝中一丝不得力,四海便多一项扰民之政。此事暂缓再议。眼下还有两件事须早些做才是,”说着话,曹操从袖中取出一封信,“此即是我准备送给武关鲍信之书,不过眼下缺一个随机应变的人,送这封信去。”

贾诩一躬到地,“主公若不见弃,诩愿毛遂自荐。”

曹操哈哈大笑,“文和愿去,操愿只携五百士卒前往武关之外,只等文和佳音。”说着话,他伸手连拍了好几下贾诩的肩头。

曹操这么一说,贾诩感觉胸口好象有一团热火要涌出来似的,不知道该说好。他一向自诩冷静机智,不过每每就会被曹操这些看起来漫不经心的小动作弄得热血澎湃起来。“诩定不辱命。”

“好,好,”曹操笑着端起几上的水杯,正要喝茶,忽然听见门外有人急匆匆的跑近,接着就听士兵在门外朗声道:“禀都乡侯,有弘农军报。”

“说的是?”曹操眉毛一挑,他敏锐的感觉到长安最近不会太平了。

“都尉黄忠率领全部兵马前往翼亭,似与临晋兵马两路夹攻河东叛军,现已小胜两场,黄将军与河东华雄交战两次,华雄均告败北,现已匿于大营之中。”

“弘农黄忠倾城而占翼亭?”曹操与贾诩相对看了一眼,彼此在对方的眼睛中看出了惊骇与不解。对于这么一个实力不俗的武将,他们无法理解黄忠为会做出这种看似自杀似的决定,假如董卓立刻遣一队兵马占领弘农,那么除了战死沙场之外,黄忠根本就无法逃出前有河东、后有弘农的围追堵截。

“难道用的是撤兵减灶的计?”贾诩忽然一惊,急问那个小兵,“可知道京师的汝南公此刻身在何处,可还在京师吗?”无错不跳字。

曹操立刻明白了贾诩问话的含义,背后的冷汗顿时流了下来。这个刘备,用兵实在是神鬼莫测啊。

**

今天加班,下班迟了,赶紧补上,明天大概还得很晚,先向大家打个招呼。另外,大家如果有月票,并且觉得给刀子值得,那就更加谢谢了。

...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