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七十一章:宝物传国(2/2)

辩和何进到了并州之后也不会提到这些事,所以张让这么一问,吕布只能摇头。

“轻佻无威仪,不可为人主,”张让笑了笑,“若不是如此,先帝当日何不早立宗嗣,以成今日之局?”

“难道先帝迟迟不立诏书……”吕布想都不敢想下去了。

“不错。先帝不立诏书,本就是在等王贵妃生产,而汝南公出示的秘诏正与先帝之意甚合,故此诏书绝不会有假。”张让正色地看着吕布,“我张让自知恶名彰于当世,然我对先帝之心皇天可表,吕主簿若尚执迷不悟。必要奉迎大皇子,则身后之名只怕尚不及老夫。”说完。他示意从人放下帘幕,车队就要转回洛阳。

“张侯且慢,”吕布忽然想起一事,大声叫道“适才张侯道先帝的印、玺、节皆在吕侯处,不知此言是否当真?”

车里传来张让的回答,“老夫敢以项上人头做保。”

“实不相瞒,”吕布迟疑了一下。“何大将军用来调集各州兵马的乃是传国的玉玺,故布不得不再次问一声,此玺是否也在吕侯处?”

“?”忽然一声惊讶的质问声从车内传来,张让急问道,“不知吕主簿身边可有盖有此玺的将令?”

吕布立刻从怀中取出一份诏书,“此乃邺都所颁廷令,擢布为左将军,讨京师。”说完。将诏书交给身旁地小兵,让他快步送到张让车前。

张让接过诏书细看那诏书上所盖地印记,半晌不说一句话。

“张侯以为此玺印是否有伪?”吕布急切地问道。

“若非老夫确信传国玉玺尚在宫中,只这一份诏书便可让老夫信以为真了。”张让长叹了一口气,“好在传位之诏尚需三使持节,否则单凭此印。大皇子便可自做继位诏书。”

“张侯的意思是此玺是假地?”吕布惊疑不定的问道。

“若只看印文,当与真印一般无二,”张让顿了顿,“只是这传国玉玺何等贵重,老夫怎敢造次?”

这一句话说的整个战场鸦雀无声。

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乃咸阳玉工王孙寿奉秦始皇之命所镌。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是真正的国之重器。自秦子婴元年冬。沛公刘邦军灞上,秦王子婴跪捧玉玺献于咸阳道左。传国玺得归刘汉。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时孺子婴年幼,玺藏于长乐宫太后处。王莽遣其弟王舜来索,太后怒而詈之,并掷玺于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黄金补之。及莽兵败被杀,禁卫军校尉公宾得传国玺,趋至宛,献于更始帝刘玄。更始帝刘玄三年(公元25),赤眉军杀刘玄,立刘盆子。后刘盆子兵败宜阳,将传国玺拱手奉于汉光武帝刘秀。

传国玉玺的材质有异于其他玉石,而是名传千古地“和氏璧”,在它流传的数百年间,被奉为“天下所共传之宝”。如果说刘辩能模造一块印出来倒是容易,只要印面不出大差错就行,但是要再造出一块同样的传国玺出来,只怕全天下都不会有人相信,而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刘辩以传国玺来指挥各州县,而他手中的这方传国玺到底是真还是假?

“布有一事相请,不知汝南公允否?”吕布迟疑了半天,转向刘备拱手道。

“吕将军请直言。”

“布欲请此传国重宝一观,不知是否孟浪?”

“实不相瞒,”刘备苦笑道,“备虽居汝南公之位,且可代行天子诏,只是这传国玺也不曾见过,吕将军若是能单独入城,备或可与将军同往吕侯处,至于能否见到此玺,却非备所能知。”

“这……”吕布不禁迟疑起来。为了还不知道是否能见到的传国玺而单独进京师,这中巨大的风险是否值得?同时作为三万大军的主帅,他绝对不应该独自离军而出,这也让他十分顾忌。

“吕将军可放宽心,”刘备见吕布神色踌躇,立刻知道吕布在为难,当下笑呵呵地说道,“若是将军进城,备当保将军周全,同时绝不主动攻打将军驻于此处的兵马。”

吕布点了点头,却不说话,只是缓缓看向高顺。他现在需要高顺帮他下这个决心。

**

总算可以休息半天,赶紧补上一章,还请大家如果有月票,并且觉得给刀子值得,那就更加谢谢了。

...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