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五十八章:何进发檄(2/2)

甫嵩和都亭侯朱儁则负责军务,刘备代署玺印,不过要受朝臣的节制。

这种安排在一个月之内没有出过大的差错,不过《伐司隶檄》的出现立刻将朝廷平静地局面完全打破,不少朝臣开始“抱病”不出。一副隔岸观火的样子,让刘备十分头疼。让刘备更头疼的是京师居然乏粮,这显然大出刘备的意料之外。为了解决这件事,刘备一大早就拉着皇甫嵩开始忙活了。

刘备首先找地人是曹操。

刘备找曹操的原因很简单,他记得在二十一世纪看《三国演义》时,书里写到曹操干了一件事,募民屯田。

“汝南公来此何事?”见刘备和皇甫嵩同时“大驾光临”他的北部尉治所。曹操不由大感惊异。

“此番是想请孟德做一件事,”刘备也不转弯抹角。“孟德素富才干,备意请孟德为大司农,为京畿屯田,不知孟德意下如何?”

“据操所知,大司农袁槐现在长安,何以又任操为此职?”曹操并没有因为忽然得到提拔而高兴,反是疑惑地问道。

“实不相瞒。京畿之内甚为乏粮。”刘备毫不避忌的说道。

曹操眼皮一跳,不置可否地“哦”了一声。

“孟德意下如何?”皇甫嵩发现吃不透曹操地意思,忍不住问道。

“若操愿为,则大司农袁槐又当如何?”曹操话题一转。

“到底城府非同一般,”刘备心中暗赞道,当下毫不迟疑的说道,“朝廷有意任袁槐为太傅,请其即刻入京。”

曹操不禁仰首大笑起来。笑完说道,“玄德以为袁司农肯奉诏否?”

刘备心中一凛,知道曹操已经知道他们诱袁槐入京,使南阳太守袁术和南皮太守袁绍投鼠忌器,借机分化瓦解七路大军的想法,甚至很有可能猜到了这么做的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拉拢南阳太守袁术,使南路的粮道打通,舒解一下眼前的压力。他心念电转,知道既然用曹操就得绝对信任曹操,立刻摇头道,“备并无把握。”

曹操以赞许地眼光看了看刘备,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此书乃是今早有人秘送至曹某府上,玄德不妨一看。”

刘备转手接过,也不打开。又还给曹操。笑着说道,“备已看过了。”

曹操一愣。旋即反应过来,哈哈大笑,“天下皆道玄德以非忠厚而善做伪,我以为玄德乃真忠厚。”

刘备笑道,“天下或不知孟德之胸襟,我以为孟德之胸襟在天下。”

两人四目交投,都是会心一笑。

“玄德若要诱袁槐入京,操以为绝不可为,倒是京畿屯田之事大可商榷,操以为若要屯田,许县、弘农之地俱佳,玄德何妨以招怀流民、迁徙人口、劝课农桑、兴修水利及检括户籍五法屯之,如此民心可安。”

刘备点头道,“孟德之言甚合我心,不过眼下屯田不过来岁之计,今年虽有新收之粮,然只敷一年用度,却不足征战之用,孟德以为当如何处之?”

“此事甚易尔,”曹操漫不经心的说道,“玄德虽知南路粮道断绝,不知玄德是否知守南路之人如何?”

“断我南路粮道之人乃南阳太守袁术,此人手下颇有一些骁勇之将。”刘备答道。

曹操冷哼一声,“在操看来,此人不过冢中枯骨尔。操愿去大司农一职,只以亲卫及守北城之兵五千前往南阳破之,不知玄德可放心我去?”

刘备心里飞快的过了一下:从眼下的情况来看,用曹操地好处显然比不用曹操地好处大得多。曹操如果有心要离开京畿,加入到讨伐他们的行列中,那么自己除非立即下手诛杀曹操才可能有用,不过北城地士兵只怕立刻会激起哗变。更重要地是,曹操如果加入自己的这一方,那么最大的好处就是少了一个极难战胜的敌人。

当然,如果曹操当真是有心奉刘辩为君,那么刘备的同意就是放虎归山。

刘备还没有回答,却听一旁的皇甫嵩问道,“孟德可知南阳兵马有几何?”

“南阳郡有三十七城,百姓当不下百万,兵更过十万之众。”曹操淡淡一笑,“此事操已尽知矣。”

“五千破十万,孟德莫非戏言?”皇甫嵩眉毛快拧到一块去了。他没想到刘备一大早拉他来见这么一个孟浪轻狂地人,心里极是不快。

刘备把皇甫嵩的神色看在眼里,知道就算他愿意让曹操带兵,也还得说服皇甫嵩才行,于是赶紧向曹操微一摇头,曹操知意的笑笑,也就没回皇甫嵩的问话。

“我等今日先告辞,明早定有答复。”刘备一拱手,拖起皇甫嵩向外就走。

曹操也拱起手,却没有放下去,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芒,嘴角边露出一丝笑意,“这个刘玄德,还真是不简单。”

**

刀子谢谢订阅的读者,还请大家如果有月票,并且觉得给刀子值得,那就更加谢谢了。

...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