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50章 决策(2/3)

进可以攻取大宋,继续获得好处。

退也可以保守险关,足以自守。

粘罕的野心远不及完颜宗望,能得到这么一大片土地,已经可以心满意足了。

“算你说得有理,可你为什么以为,金国会按照粘罕的意思走?你把国主和阿骨打诸子放在哪里?”

曲端嘿嘿一笑,“官家,那两边野心都比粘罕大,自然要争着抢着,拉拢粘罕了,这可是人之常情啊!”

赵桓又吸了口气,貌似还真是这样,老大和老二在竞争,自然会拉拢老三……如果粘罕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坚持从西边南下,或许宗望真的会妥协。

一旦金军走西边,关中就成了必争之地!

此刻赵桓再看这张地图,突然心里拔凉拔凉的。

或许一直以来,判断就错了,河东和河北,这两处的确是上一次金人南下的路线。出于对历史的依赖,赵桓也下意识认同了这个判断。

可现在一看,情形未必这么简单。

大宋的坚强抵抗,至少让金国知道了一点,想攻取开封,灭亡大宋,那是痴心妄想,根本不现实。

从这一点出发,关中、河东、河北、京东……这四个方向,金人到底更垂涎哪一个呢?

赵桓越发觉得前面的讨论有了大问题!

他召集了文武重臣一起讨论,按理说是做到了兼听则明,可问题是这是两国决战,决定着双方生死。

究竟该怎么落子,需要考虑得太多了。

尤其是金国,他们从部落走向帝国,情况越发复杂,也不是那种简单的军事考虑,各种力量杂糅在一起,判断他们的动向,除了要考虑作战,还要考虑人心!

对了!

曲端这货是怎么能猜透粘罕的意思呢?

赵桓意味深长看了他一眼,吓得曲端浑身哆嗦,不寒而栗。

是不是又多嘴了?

赵桓沉吟良久,“传旨,去把岳飞、刘锜都调回来,再告诉李邦彦几位,一起参加御前会议,我们要重新确定应对方案!”

岳飞和刘锜都在京城之外,而且按照规矩,他们这种统兵将领是没资格参与决策的。

但是在赵桓这里,规矩就是用来打破的。

他首先找来了李邦彦,高俅,吴敏,再加上曲端。

几个人凑在一起,全力以赴,研判粘罕的想法。

经过两天的讨论,李邦彦和曲端取得了高度一致。粘罕南下的目的一定是占地称王,当土皇帝。

而他最想要的地方必然是关中。

吴乞买需要粘罕的势力,去制衡阿骨打诸子,他一定会答应的,甚至会怂恿粘罕做大。

反过来,阿骨打诸子也会拉拢粘罕,取得他的支持,登上帝位。

在这种判断之下,只可能是东路金军帮着西路金军,不可能从西路军大举调兵,加强东路。

这样一来,现有河北和京东的兵力,不能说够用,但也不至于缺乏太多。

相反,河东和陕西方向,成了必须提防的所在。

可别小看这点共识,等于一下子划去了两个错误答案。

这让大宋的压力骤降。

如此看来,曲端这货说的真有道理,的确该把兵力放在关中……至于最初赵桓设想移驾大名府,就直接胎死腹中了。

伴随着刘锜和岳飞进京,赵桓再度召开御前扩大会议。

而且在开会之前,赵桓明确,以后凡是重大军务,除了政事堂和枢密院之外,御营司,户部,工部,皇城司,主要领兵将领,都必须参加,要广泛征求意见。

再有,赵桓给了曲端一个怀德军节度使的衔,兼任御营司参赞军务。

虽说还是没有实际统兵的权力,可地位瞬间上来了,几乎直追韩世忠,能跟岳飞并驾齐驱了。

“要我说前面的方略毛病在哪?就是太想稳住全局了,可让我说,恐怕连真正的要点都没有想清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