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24章 野鸭子(万字求订阅)(2/3)

上也受不了。只能挨日子了,不过种相公倒是交代臣等,务必要忠心耿耿,不坠忠义之名。”

赵桓深深一叹,“这次出征匆忙,等朕回来,再去探望种相公。”说完之后,赵桓注意到了杨惟忠身后的两个人,一老一少,是一对父子。

杨惟忠向赵桓介绍道:“官家,此人叫李永奇,本是党项人,世袭巡检,然则对大宋忠心耿耿。老臣受命恢复蕃骑,李永奇便带着儿子,还有数百族人归附。”说着,又指了指年轻的。

“官家,此人叫李世辅,别看他年纪不大,但是文武双全,悍勇无双,假以时日,必定是朝廷栋梁。”

一对党项父子,便是常说的蕃骑了。

赵桓略微颔首,谁知年轻气盛的李世辅竟然主动躬身道:“好教官家得知,臣虽出身党项,却并非西贼。此番出征,臣愿为先锋,不破西贼,誓不罢休!”

赵桓一听之下,露出惊讶神色,笑道:“好,很有精神!赐给他们父子每人一套铠甲,只要作战有功,忠心报国,朕不会在意出身。”

李家父子欣然领赏,喜笑颜开。

原本担任阁门祗侯的李孝忠也被赵桓派了出去,给他一个御营亲卫统制的官衔,领兵三千,专门保护赵桓。

如果说御营是禁军,李孝忠现在就是禁军中的禁军,责任大得吓人。

只不过这个年轻将领丝毫不惧,沉稳之中,透着精细。虽说相貌完全不同,但是从神色上看,他竟然和岳飞有着几分相似之处,很让人放心。

不只是李孝忠,一些之前受伤的将领也返回了军中。

“臣何蓟拜见官家!”

赵桓脸上含笑,亲自搀扶起何蓟,拍了拍他的肩头,“伤势都恢复了?”

何蓟一拍胸脯,朗声道:“早就恢复了,就盼着上阵杀敌!”

在何蓟之后,吴元丰、牛英,也全都满血复活,重新归队。

看着一张张年轻的面孔,赵桓悬着的心放下了。

抛开眼前的成败,大宋新一代将领已经纷纷冒出来,或许还稚嫩,但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他们就会成长起来,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

赵桓手握剑柄,豪气顿生,“李孝忠、何蓟、吴元丰、牛英、李世辅……朕念你们的名字,就知道大宋必胜,何以知之?”

“因为你们来自四面八方,出身各不相同,不只是汉人,还有蕃人,可不管你们是什么人,此刻都是大宋的将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朕广揽天下将才,反观金人,除了完颜宗室,根本无法掌握大权,西夏的情况也差不多。终究是咱们大宋越战越强,蛮夷越打越弱。早晚有一天,朕要跟你们一起出关,犁廷扫穴,覆灭金贼,和诸君痛饮!”

赵桓鼓舞士气的这一套,是越来越纯属,别说年轻人了,就连杨惟忠都跟着握紧拳头,斗志昂扬。

赵桓清点兵马,一共是一万两千人,从开封出来,向西进发。

就在赵桓出京不久,刘晏率领一队骑兵前来迎接。

“官家,臣带了麾下五千骑兵过来,另外还有两千御营骑兵,同御营右军,具在京兆府集结,等候官家驾临。”

赵桓颔首,让刘晏归队。

亲征队伍又壮大了不少,其实李永奇爷俩很好奇赵官家究竟是个什么人,想来大宋天子,必定是天上人一般。

可几日行军下来,他们发展赵桓真的没啥特别的,跟将士同吃同住,没事还喜欢拉着士兵聊天,问他们家里的事情。

偶尔赵桓还教给士兵认知,谁要是认字多,记得牢,还能当做立功的标准。

甚至赵官家还弄了不少木板,上面写着一个个的字,然后在行军的时候,前面士兵背着木板,让后面人能盯着识字。

一张板子看完,就传给别人。

这种近乎儿戏的东西,让李永奇爷俩很不理解,不光他们,甚至不少御营将士都皱眉头了,官家啊,别折腾人了行不?难道你还指望我们考个状元出来啊?

对于士兵的质疑,赵桓格外坚持。

“你们必须识字,你们要是都不认识字,朕的《三国演义》卖给谁去啊?是不是啊,吕龙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