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百八十五章 配合默契(1/2)

夏季,天亮的早,五点刚过,天色就渐渐明亮起来,此时,京师各大小茶馆茶园也纷纷开门迎客。京师与南方一样,饮茶成风,各种大大小小的清茶馆、书茶馆、棋茶馆和茶棚遍于京师大街小巷的各个角落。

京师同样流行喝早茶,官绅士商平头百姓天亮起身,洗漱之后头件事就是喝茶,而且还偏爱去茶馆喝早茶。

这日一早,天色刚刚放亮,寓居西城教子胡同法源寺的王凯运就早早起身,收拾妥当之后就出门,一路漫步前往宣武门。

王凯运,湖南湘潭人,字壬秋,年方二十三,去年湖南两科乡试也就是加补行壬子(咸丰二年)科,他中第五名举人,今年自信满满前来京师会试,不料却名落孙山,不过,他没急于回湖南,而是留在了京师。

他打算在京师逗留一段时间之后再前往上海,如今大清可以说是两个政治中心,一个是京师,一个是上海,以他区区一个举人身份,上海或许机会更多,不过,他也想在京师碰碰运气,毕竟他在湖南也是薄有名声。

他没有喝早茶的习惯,早早赶往宣武门,是想去红记茶园打探一下消息,这几日京师异常热闹,先是咸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赐死两朝首席军机大臣穆章阿,接着,三等公、南洋大臣、南洋提督、元奇大掌柜易知足又公然上折子,恳请朝廷严惩镇海侯府纵火一案的主犯从犯。

易知足的这份折子在京师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当年镇海侯府失火,易知足双亲以及十余个仆从丧身火海,导致当时正领兵在外征伐南洋的易知足开缺守制,由此引发了一连串变故,如今易知足竟然上折子恳请严惩镇海侯府纵火一案的主犯从犯。

也就是说,当年镇海侯府确实是人为纵火,而且主犯从犯都已经明了,京师阖城上下登时议论纷纷,都在猜测易知足所指的主犯从犯究竟是谁,毕竟这个案子影响实在是太大了,而且当事人又是号称南洋王、东南王、西北王的易知足,哪有人不关心的。

红记茶园是近两年才开办的一家仿自南方的高档茶楼,生意极为红火,不少官至三四品的旗人经常出入其间,一旦发生重大事情,早早就会爆满。

王凯运来的不算迟,进门之后就发现两侧左右官楼差不多都已满座,他囊中羞涩,也不上官楼,径直坐了大堂里的散座,一落座,就听的有人在朗声议论,“当年镇海侯府失火,影响有多大?

易公爷开缺守制,官场震动,东南三大总督更换,有人上章弹劾易公爷,由此引发一场惊震朝野的大政争,随后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广州、上海股市大跌,元奇银行爆发大规模挤兑。

继而又是烈却道:“真要撤军?”

“既然是唱戏,自然要唱全套,否则如何能蒙得了人?西洋人可不傻。”易知足缓声道:“让僧格林沁、桂良领兵回京,朝廷的底气也稍微足点,否则他们怕是不敢让元奇新军大举进驻京畿。”

顿了顿,他接着道:“西藏和云南无须担心,廓尔喀如今有两个旅藏兵,我又让驻扎西宁的一个旅进驻廓尔喀,这一出一进,兵力是不减反增。至于云南,谅太平军也不敢回返,太平诸王很清楚,一旦元奇切断弹药补给,太平军就是砧板上任人宰割的肉!”

赵文烈很是突兀的道:“太平军会不会与英国人联手?”

“不会。”易知足语气笃定的道:“英国人无法向太平军提供符合型号的米尼枪弹,英军的米尼枪与太平军的米尼枪在口径上有着细微的差别,两者的米尼枪弹也有差别,这点无须担心。”

赵文烈接着道:“若是英国人向太平军同时提供枪支和弹药呢。”

“惠甫多虑了,驻扎印度的英军都还没装备米尼枪,会给太平军提供?”易知足笑道:“这至少是几年后的事情,现在无须担心。”

话刚落音,曹根生快步进来,道:“大掌柜,广州急电。”

“念——。”易知足随口道。

“五月二十二,上午,广东水师千总梁国定率队缉私,于伶仃洋面拦截一艘悬挂英国国旗的商船,对方拒绝水师官兵登船检查,双方发生冲突,致五死七伤,五名死者中有两名是英国人。”

易知足微微点了点头,“看来,战争是无可避免了。”

“大掌柜的意思,这是英国人刻意挑衅。”赵文烈道:“是为了发动战争寻找借口?”

“除此之外,还能有其他的解释?”易知足说着掏出翡翠烟嘴点了支香烟,略微沉吟,他才道:“从今天起,所有军情相关电码一律增减二十。”

“遵命。”曹根生连忙道。

“给虎门回电,着水师进入一级战备,随时提防英国人突然袭击。”

易知足沉声道,待的对方记录好,他接着道:“我已辞官,各国外交官员拜访,一律档回,伯驾除外。”

待的易知足签字,魏源才道:“此事,英国人必然会提出强烈抗议,给广州官员施压,是否给叶制台交代一下。”

易知足看向他道:“先生是想通过外交周旋,拖延时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