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百三十六章 战争爆发(1/2)

腊月二十,钦天监选定的封衙日,这一日,上至京师下到地方州县,所有衙署理都张灯结彩,举行封衙典礼,当然,主官少不了大摆宴席庆贺慰劳辛苦了一年的官员和书吏衙役,随后就是长达一个月之久的春节假期。

上海南洋总理各国事务及洋务衙门自然也不另外,平素里很少到衙署事的易知足一早就穿着朝袍赶到衙门升座之后领着众大小官员望阙行礼,钤封官印三颗,随即大摆宴席,宴请一众大小同僚。

从衙门回府,易知足原本想着能悠闲清净一段时间,不想小憩一觉醒来,林美莲就拿着几张拜帖进来,接过来一看,见尽皆官员,他不由的一楞,“都休衙了,怎的还来拜访?”

“今年春节,爵爷就别想安生了。”随着话音,包世臣缓步进来,随意的拱了拱手,这才笑道:“东南各省官员,怕是有大部分都会前来拜访。”

易知足略微有些意外,“已经有大半个月没弹劾官员了,他们还不放心?”

“爵爷不给他们一颗定心丸,他们哪敢将心放到肚子里?”包世臣笑道:“经过这一番弹劾,东南官员谁不清楚爵爷能一言以决荣辱,毫不夸张的说,爵爷已是名副其实的东南王,年节孝敬,他们岂敢不来?”

“东南王还言之过早。”易知足摆了摆手,“如今东南几省三品以上官员基本还没动.....。”

包世臣试探着道:“爵爷是打算俄土战争爆发之后再动?”

“确切的说,要等围剿太平军之后再动。”易知足缓声道:“而且,我想换个方式,让朝廷主动调整东南各省官员。”

听的这话,包世臣赞同的道:“确实该换个方式,否则树敌太多,不利于元奇以后的发展。”

树敌太多什么的,易知足倒不担心,东南几省是必须牢牢掌控在手的,即便是为此四面树敌他也是在所不惜,不过,他也懒的解释,吩咐道:“先生将三品大员细细筛选下罢,好的还是要留下,咱们也不是不能容人。”说着,又看向林美莲,道:“领他们进来。”

从封衙这日开始,就陆续有附近府道州县官员前来拜访,越是将近年关,赶来的官员越多,两江总督怡良、闽浙总督金畇善、江苏巡抚徐继畲、安徽巡抚骆秉章、浙江巡抚黄宗汉、江西巡抚张芾、广东巡抚叶名琛以及各省的提督、总兵、布政使、按察使等文武大员都纷纷前来。东南各省文武大员一个个心里都明镜似的,前来上海拜访易知足未必就不会被弹劾,但若不来,那必定是会被弹劾的,易知足欲把持东南政务,这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不过,所有官员都很是默契的微服前来,毕竟还是要顾忌朝廷的颜面。

借着这机会,易知足也明确提出在东南各省兴办工厂,开办矿场,修建铁路、拓宽驿道、铺设电报、创办报纸、倡导西学,举办新式学堂,拆除厘卡,鼓励商贸,发展地方经济、发展高投入高产出农业模式等等一系列的要求,并且组织一众官员前往宝山各大小工厂去参观,去上海老县城参观。

正月初件包里取出一沓采访稿和情报送了过来。

采访稿有用用英文和法文书写的,也有用中文书写的,因为派去的战地记者是以英国人开办的《北华捷报》的记者为主,当然,元奇的报纸也派了一些记者随行,自然,战地记者的费用都是元奇资助的。

略微翻看了一下,易知足将采访稿放下道:“所有的采访稿都不要改动,挑选好的原文刊载,让他们尽量将见到的都记录下来,大清太需要了解这场战争了,另外,着他们详细了解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基本情况和辉煌的历史,让大清的官绅士民都看看,看看科技落后是什么下场!”

“是!”杜生平连忙起身立正朗声道。

待的两人告退,易知足随即吩咐林美莲,“去请包先生和惠亲王过来。”

包世臣来的很快,看过采访稿和情报之后,他不无感慨的道:“爵爷可真是料事如神,早在数年前就能预料到这场战争。”

“俄土战争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易知足笑道:“俄国沙皇尼古拉继位之后就毫不掩饰他对于奥斯曼的野心。曾经在多个场合多次表示,‘奥斯曼应该死去,而且一定会死去。’最主要的是,俄国对奥斯曼帝国的扩张战争成本低廉,而收益极大,以俄国的贪婪和野心,绝对是食髓知味,不会罢手。”

话是那么说,但能象易知足这般准确判断战争爆发时间的人怕是绝无仅有,要知道大清上下听说过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都不多,也没人去关注那个远在万里之遥似乎与大清没一点关系的帝国,更没人会意识到那个帝国爆发的战争与大清有什么关系。

包世臣是打心里由衷的叹服,略微沉吟,他才道:“英法两国还没参战?”

“应该快了。”易知足沉吟着道:“不会迟于今年。”

“西北什么时候动?”包世臣缓声道:“等英法参战之后?”

“对,这是最稳妥的。”易知足颌首道:“对于现在的大清来说,俄国是一个庞然大物,咱们可不能冒险。”抬头见的林美莲进来奉茶,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