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百一十四章 念及旧情(1/2)

只是不想天下大乱而已?林则徐微微皱了下眉头,道:“老夫指的不是江北。?”

易知足起身推开窗户,返回身点了一支香烟,这才缓声道:“在下指的也不只是江北。”

林则徐略微有些失神,缓缓点了点头,道:“徐徐图之?”

易知足也不否认,看了一眼明显有些苍老的林则徐,道:“中堂已经六十六七了罢?”

“老了......。”话一出口,林则徐就明白过来对方的意思,颤声道:“大清难道已是日暮西山?”

“人有生老病死,王朝又何尝不是如此?”易知足缓声道:“自古胡人无百年之运,大清能享二百年国祚,也该知足了。”

这话等若是挑明了,林则徐顿时觉的口中又苦又涩,十余年来,他极力支持的竟然是一个国贼巨奸,这让他情何以堪?他一生清名只怕也会因此而付之东流,纵然是百年之后,他又能落得个什么名声?

良久,林则徐才闷声道:“国城就完全不念一点先帝之恩情?先帝临终之时,念念不忘的还是元奇,对国城抱以极大的期望,说‘大清兴衰,系于元奇,元奇兴衰,系于国城一身。’并且一再叮嘱当今,对于元奇,要善加安抚,多加笼络......。”

道光临终时的情形以及遗言,林则徐、潘世恩都刻意来信告之,易知足也是无比感慨,听的林则徐提起这茬,他眼前又浮现出道光数次召见他时的情形,要说对于道光,他更多的还是感激之情,没有道光,元奇不可能如此迅的展到如今的地步,可以说,正是道光,为元奇为他赢得了大量的时间。

轻叹了一声,易知足才轻声道:“若非念及先帝恩情,这天下只怕早就大乱了......南洋不会建省,元奇也不会支助朝廷围剿太平军,也不会帮着赈灾......。”

林则徐冷冷的道:“国城既念先帝恩情,又何故如此?当今也不曾薄待国城。”

略微沉吟,易知足才道:“中堂可还记得当年接任两广总督,积极禁烟,抗击英夷之事?时间过的可真快,一晃已经十年过去......,在下当时曾跟中堂提起过中华民族,中堂可还记得?”

中华民族这个慨念,是《中国民族之形成》一文中明确提出来的,曾在元奇各大报纸头版刊载,林则徐岂能没印象,但他不明白对方这时提起这茬是什么意思,当即点了点头,却没吭声。

易知足接着道:“敢问中堂,国与家,当家国矛盾,则国家利益与家族利益,孰轻孰重,孰先孰后?”

“在家行孝,入朝尽忠,忠孝难两全,则先忠后孝。”林则徐沉吟着道:“家国矛盾,当重国而轻家,先国而后家。”

“重国而轻家,先国而后家,说的好。”易知足缓缓颌道:“那么,当民族利益与朝廷利益矛盾,又是孰轻孰重,孰先孰后?”

听的这话,林则徐不由一呆,立时意识到自己被绕进去了,略微沉吟,他才道:“有矛盾?”

“中堂又何必明知故问?”易知足看着他道:“值此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进一步是民族振兴,退一步是亡国灭种,中堂说,在下该如何选择?”

“亡国灭种?”林则徐神情凝重的道:“真有如此严重?”

“花旗国所在的美洲大6,原本生活着武大员齐齐在码头上候着,见的身着蓝色海军军装的陈洪明下船,众人都迎了上去。

陈洪明规规矩矩的向众人行了个军礼,朗声道:“僧王爷,五千支米尼枪,三十万弹药,全部抵达,请僧王查收。”

僧格林沁朗声笑道:“辛苦陈军门.......。”

一听有五千枝米尼枪,向荣、和春都大为眼热,向荣连忙腆着脸道:“王爷,能否分给咱们湖南绿营五百枝......。”

“想的美,八旗新军自己都不够分.....。”僧格林沁没好气的道,他这五千枝火枪来的可不容易,这可是以放回载通母子为代价才换来的,和春笑吟吟的将陈洪明拉到一旁,“陈军门,能不能跟镇海公说一声,咱们湖北绿营也买五千枝......。”

向荣回过神来,也凑了过来,道:“咱们湖南也买.......二千枝!”

“二位军门,在下只是负责押运,买卖事宜,二位得跟咱们爵爷商量。”陈洪明不急不缓的道:“不过,据说这米尼枪采购不易,西洋军火商无法大批量供货。”

“咱们加价成吗?”和春央求着道:“加二成,一百二十大洋一枝,如何?”

见他开口就加两成,向荣忍不住瞪了他一眼,咬牙笑道:“对,咱们加二成!”

陈洪明笑了笑,道:“二位的诚意,在下一定如实转达。”

一口气采买五千枝米尼枪,元奇这手笔可真是不小,桂良感慨了一阵,踱到僧格林沁身边,道:“僧王不是说还有6战炮吗?”

听的这一提醒,僧格林沁连忙招手道:“陈军门,这次随船而来没有6战炮?”

“回王爷,没有。”陈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