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七五章 江宁主帅(1/2)

对于江宁一战的主帅,易知足也费了些心思收集资料并详加琢磨,他最希望的当然是林则徐,若是林则徐为主帅,以两人在广州的愉快合作经历,他至少有机会进言影响整个战局,不过,他估摸着林则徐的机会不太大。

虽说朝廷武将人才凋落,青黄不接,但却不是无人可用,还有个深得道光器重的武将——果勇侯杨芳。

道光初新疆张格尔叛乱,西北大举用兵,脱颖而出的武将就是杨芳,一晃十多年,当年参与平定西北的老将诸如嘉道名将杨遇春以及一批满蒙将领长龄、玉麟等都先后亡故,如今硕果仅存的老将就是杨芳。

杨芳,字诚村,贵州松桃人。少时因屡试不中,投身行伍,早年从杨遇春镇压湘黔苗民暴动,升守备。嘉庆年间,随额勒登镇压川楚陕三省白莲教叛乱,又从那彦成镇压河南李文成叛乱,升甘肃提督,道光初年,历任直隶、湖南、固原提督。

新疆张格尔叛乱时,杨芳时任固原提督,奉命参与平叛,一路连战连捷,攻无不克,并生擒张格尔于喀尔铁盖山,因功封三等果勇侯,绘像紫光阁,排名还在杨遇春前面,堪称朝中久历戎行的一员宿将。

不过,易知足认为,杨芳虽然功勋累累,但挂帅的可能并不大,估摸着道光极有可能会借这一战培养满蒙将领,以杨芳为主将。

见陈化成不吭声,他试探着道:“湖南提督杨芳,久历戎行,功勋卓著,素有威望,朝廷会否调****侯前来协助林部堂?”

陈化成缓缓摇了摇头,道:“此次英夷大举进犯,意味着东南海疆从此多事,如今朝中几无能战之将,朝廷焉能不乘机历练人才?”说着他看了易知足一眼,道:“江南繁华富庶,又系朝廷赋税重地,若是一败涂地,后果不堪设想......知足身为上海道,又是江宁会战的始作俑者,不会没有具体的计划吧?”

对于江宁一战,易知足可说是毫无把握,实在是对官,陈化成却是武将,易知足微微摇了摇头,掏出一支雪茄点燃,这才道:“英夷若真是攻陷金陵,那是求之不得之事,城内巷战,不利于英夷的火炮挥威力,而我军却占尽地利,兵力也占优,只要敢战,一座金陵城足以埋葬上万英军。”

听的这话,陈化成露出一丝苦笑,与英夷巷战?这可真是高看了臣武将皆缺......。”

听的这话,作为席军机大臣的穆章阿连忙叩道:“天下之大,人才代出,朝廷缺人,乃是辅臣失职,请皇上责罚。”

道光瞥了他一眼,道:“这本帐算不到你头上,不过,你却是引以为鉴。”

“奴才明白。”穆章阿连忙道:“奴才窃以为,朝中不乏人才,只是缺乏历练,缺乏机会。”

微微点了点头,道光才道:“朕御极之初,西北便大举用兵,先是张格尔之乱,后是浩罕军作乱,历时十年之久,这才过了几年?随着一众老将凋零,朝廷竟无可用之将......。”喟叹了一声,他才接着道:“西北不靖,东南不宁,朝廷得历练一批年轻的将才,以免日后再出现人才断层之局面。”

奕山又比林则徐年轻得了几岁?王鼎心里腹诽,却不好多言,毕竟历练宗室勋贵这等大事,不是他能插言的,只得叩道:“皇上睿虑深远,非微臣等所能及。”

“林则徐节制两江,熟知英夷,着其参赞军务。”道光缓声说道:“一等果勇侯,湖南提督杨芳,久经沙场,老成持重,亦着其参赞军务。”

“皇上圣虑周详。”穆章阿奉承了一句,才道:“既是培养年轻将才,奴才恳祈在宗室子弟中挑选几人随征。”

这等卖人情的好机会,兵部尚书裕诚自然不愿意错过,当即躬身道:“奴才举荐扎萨克郡王,镶白旗满洲都统,僧格林沁。”

“此事不急。”道光缓声道:“当务之急是引诱英夷舰队进入内河,须的严防走漏消息,宗室子弟,稍后再说。跪安吧。”

待的三人退下,道光抬腿下炕,在暖阁里来回的踱着,奕山、奕经都是他属意的督师江宁的人选,不仅是为了历练培养宗室将才,还有一点是不足为外人道的,元奇团练,这次前来江宁的五千元奇团练皆是精锐,他想借这次机会将元奇团练消耗殆尽,如此,日后裁撤广州那五千就轻松的多。

僧格林沁?他沉吟了半晌,才对外吩咐道:“来人,召奕山、僧格林沁觐见。”

刚刚三十岁,身形魁梧,留着络腮胡的僧格林沁快步走进了乾清宫,他出身于一个普通台吉家庭,幼年家境贫寒,曾随父亲为人放牧,但在道光五年却极其幸运的被选定为索特纳木多布斋郡王嗣子,承袭科尔沁左翼后旗扎萨克郡王。同年十二月,奉命御前行走,赏戴三眼花翎。

道光六年,赏用朱缰。道光九年,赏穿黄马褂。同年二月,管上虞备用处事。九月,管火器营事。

道光十四年,授御前大臣、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

道光十五年正月,署镶红旗蒙古都统。二月,督管虎枪营事。七月,总理行营。十二月,为阅兵大臣。道光十六年,授镶白旗满洲都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