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十一章 强大的马匪!(四千大章)(2/3)

济了,雪后清点,减员五分之一,即使这样,鄜延军依然向白池、灵州方向攻击前进。

欧阳辩对这样的局面相当不看好。

西北这个地方能够作战的时间太短了,寒冬太长了,现在进入冬季,军队必然会因为寒冷遭遇大量的减员。

虽然现在大宋朝的棉花已经成为主要的御寒之物,棉衣棉被成为大宋人最重要的御寒之物,然而根据欧阳辩的观察,大宋的边军还没有享受到大宋发展的成果呢。

棉衣棉被已经风靡整个大宋没错,但却至今没有进入到军队之中,其中到底是什么原因,欧阳辩用屁股想都知道,要么是克扣严重,要么就是军需官依照之前的采购路径采购,棉衣棉被被拒之门外了。

没有棉衣棉被御寒,军队是没有办法在严寒中保持战斗力的,可现在赵顼还在驱使军队继续往西夏的腹地而去。

西夏可不是大宋,各地都有是水泥官道,西夏的道路糟糕,别说军队了,就算是普通商队,都对西夏的道路苦恼无比。

现在军队深入西夏,饥饿会成为另一个大问题。

果然,王中正带着河东军在九月二十三日从麟州出发,只带了半个月的粮草。

王中正大军一路上谨小慎微地前进,他的前面没有一个敌人,但是冷、饿折磨死了两万军队,在吃光粮食后,十月底,退回到宋境。

——王中正带着军队在西夏境内进行了一次野外徒步。

而欧阳辩认为的人和问题也暴露出来了。

刘昌祚率领的泾原军按计划沿葫芦川北上,与环庆军会合,然后围攻灵州城。

但等泾原军到达磨脐隘时没有看到环庆军,高遵裕失约了!

而他的前面却有数万西夏骑兵,而已方只有5万步兵,刘昌祚因地制宜摆开阵式,迎接西夏骑兵的冲击。

宋军用神臂弓给西夏骑兵造成了重大伤亡,最后由郭成率八百骑兵完成最后一击。

此役,斩首两千五百级,生擒敌军主将侄吃多理以下二十二人。

——这里面有没有造假欧阳辩并不清楚。

不过因为这场胜利,泾原军顺路攻取了鸣沙城,获得了大量军需。

当刘昌祚的泾原军冲到灵州城下时,灵州城的守军还没有反应过来,居然打开城门出城迎战。

就在泾原军快要抢占城门的关键时刻,消失多时的高遵裕出现了,派人命令泾原军停止攻击,很明显高遵裕要抢功。

就这样攻取灵州城的机会消失了,西夏人回城死守。

欧阳辩:“……”

欧阳辩以为三个统帅,最多是出现协调不一致的错误出现,没想到竟然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不过欧阳辩随之就释然了。

在战场上,出现什么意外都有可能。

在宋朝的军队中,无论出现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无论合不合逻辑,最终都是真实发生的。

欧阳辩的想法是正确的。

接下来的事情更是让他的三观彻底被摧毁。

高遵裕延误了战机,不仅没有半点愧疚,客气地对待刘昌祚,甚至还愤怒要撤刘昌祚的职,指定刘昌祚的副手姚麟接替。

这下子不仅刘昌祚差点气炸了,连被指定接替刘昌祚的姚麟都愤怒得无以复加,他坚决拒绝这个任命,一顿大吵之后,泾原军被迫退出灵州争夺,被打发到了外围负责防守。

高遵裕率领环庆军攻城,但灵州城是一座坚城,城防可以与太原城媲美,对于缺少攻城器具的环庆军来说,攻城没有一点效果。

对于西夏方面来说,如果灵州城丢失了,都城兴庆府就将不保。

因此,派出了最强大将仁多零丁来援。

在灵州城外围,泾原军没有抵挡住夏军的攻击,同样环庆军就没有抵挡就让西夏援军进了城。

这里面刘昌祚有没有消极抵抗,这个谁也不清楚。

但在事后,高遵裕果然指责刘昌祚没有抵挡住援军,要把刘昌祚拖出去砍了。

这激起了泾原军的愤怒,如果不是刘昌祚识大体,就出现军队哗变了。

这仗已经没法打了,敌方守城人数上升,而已方士气低落,刘昌祚也气得病倒了,围城十八天没有一点效果,还传来粮草被截的消息。

十一月底,天寒地冻,西夏人掘开了黄河堤,宋军被迫紧急撤军,但还有水被淹到了,大量辎重丢弃。

高遵裕领环庆军在前面跑,让泾原军断后。

在寒冷、缺粮、冰水中撤退的泾原军死伤惨重。

到了十二月上旬,两支军队才撤回到宋境,环庆军损失五分之一,而泾原军减员过三分之二。

种谔的鄜延军在十二月中旬到达白池,再也无法前进,只好撤军。

熙河军团从兰州出发,东进女遮谷,在女遮谷击败西夏军队,继续向天都山进军。

十一月上旬,西夏集结数万精骑,与熙河军团在天都山脚下野战,没有悬念,西夏人前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