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十二章 我想开发两湖!(2/3)

时候,他们的脸都会先拉下来,不为别的,只要做事,就一定要用钱,而要用钱,就得三司给想办法。

想麻痹的办法啊!

三司每年的收入就那么些,除去固定的军费、官员俸禄、岁币之后,其余剩下的一点可怜巴巴的,连他们自己看了都觉得寒碜的钱,然后要做事?

你麻痹的,做什么事,好好地在官衙里面坐着不动,少喝点茶,少烧点炭,就是给国家贡献了亲!

三司使号称为计相,但绝对是大宋朝最不好做的官。

想要做好三司使,最好就是脸皮厚麻木不仁的那种,比如张尧佐的时候,他做了那么多年的三司使,就做得挺快活的。

像包拯和蔡襄这样负责人的官员,他们当上三司使之后,就深刻的明白了,挣钱真特么的难。

怪不得大家都要视钱财如粪土呢,得不到,就假装自己不想要呗。

他们想象不到,竟然有人拿了一个帽子,给了一个政策,象征性的给了一些破房子,拿了杯水车薪的十万贯钱,就能够拳打脚踢,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将一个价值亿贯的银行给拉了起来。

这大约是财神爷才有的本事吧?

文彦博和富弼没有管过钱,但他们用过钱啊,他们每次和三司要钱,那都得拿脸皮子一点一点的去磨回来的。

这一点都不夸张。

嘉佑元年的时候,四川用兵,两蜀多所调,四川百姓死伤惨重,哀鸿遍野,刚刚上任三司使的张方平奏免横赋四十万贯匹,当时三司里面的官吏们差点就暴动了!

那还只是没有到手的钱,三司里的人都视之如命,别说要从他们手里掏出来。

知道要从别人口袋里面掏钱有多难,就对欧阳辩拳打脚踢之间就聚敛起海量的财富有多震撼!

倒是知制诰吴奎对此感受不是很强烈,因为他还是比较书生气,这和他经历有关。

他是举贤良方正能言极谏科出声,以太常博士通判陈州,入为右司谏,出知密州,还判登闻检院,至和元年加知制诰,也就是说,他基本没有做过什么经营事很多都是以台谏为主的清流官,所以对钱方面不是特别敏感。

吴奎感受不到其他人的震撼,问道:“季默,央行筹办之时,你在计划书里提过,央行除了结算这个最主要的职责以外,还有什么集中力量做大事的优势,但是你并没有在里面详细说明,现在能够说说么?”

赵祯心中一动,他今天被震撼得有些转不过脑筋来了,忘记这事了。

他赶紧道:“是啊,季默,给说说呗?”

欧阳辩笑道:“应该的,因为这本来就是我要汇报的明年工作计划。”

文彦博等人打起精神看向欧阳辩。

欧阳辩取出地图,郑大用赶紧搬出小桌子,文彦博等人都围了过来,赵祯看不到,赶紧走出来围在一起看欧阳辩怎么说。

欧阳辩指着河南道:“这是咱们汴京,中原地带自古以来就是先人栖息之地,多少年来的土地利用,已经把地力耗尽,到了咱们大宋朝,尤其是近几十年来,人口大幅度增长,中原地区已经是人多地少,以有限的土地供养无限增长的人口,早就不堪重负,一旦有点天灾,便会酿成民变,江南土地肥沃,但现在开发也还算不错,虽然有潜力可以挖掘,但江南自己可以持续开发,以应对江南也在持续增长的人口,我打算……”

欧阳辩的指头一路往下,最后在洞庭湖附近停留。

“江汉地区?”

众人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欧阳辩。

“对,江汉平原与洞庭湖平原为代表的两湖。”

欧阳辩予以确定。

文彦博摇摇头:“估计不行,两湖地区地势低平,湖河深广,水系发达为患,每遇大雨,易成涝渍,根本没有办法开发。”

赵祯点头同意:“文相所说有理,不过季默的想法也是好的,季默,两湖那地方没法开发好,江南倒是有不少的潜力,不如开发江南如何?”

欧阳辩笑了笑道:“倒不是不可以,但是开发江南新垦出来的耕田,收益是央行的吗?”

富弼嗤笑道:“那怎么可能,江南的地都是有主的,开垦出来自然还是原来的地主所有。”

欧阳辩一摊手:“那央行投资的意义是什么?”

富弼吹胡子瞪眼睛:“当然是为了朝廷啊,江南开发出来,到时候粮食丰收,天下就不虞有饥荒之害了,这是天大的好事啊。

而且增加了耕地,还可以种植经济作物,让江南的经济更加的繁荣,这不是天大的好事么?”

欧阳辩笑道:“那我央行付出的投资怎么收回呢?”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斤斤计较呢,江南是大宋的江南,央行也是大宋的央行,投资出去,即便收不回投资,也可以在税收上收回国库的嘛!”

富弼气道。

欧阳辩笑了起来。

这就是他一直在等待的机会。

欧阳辩要借这个机会告诉朝廷诸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