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02章倒霉的县长(2/3)

,分布着大大小小二十几个溶洞,常志军当上县长以后,响应国家重工业城市经济转型的号召,制定了柴易县五年发展计划,把发展旅游业提上了日程。

之前柴易县一心一意发展矿山,虽说也开发过几个溶洞,但都因为开发成本高,宣传不到位等原因,没引起过什么轰动,游客寥寥无几,即便最后把几个开发过的溶洞都免费了,游客也不多,所以干脆就放弃了,反正有开采不完的铁矿石,也没有太大的经历去搞旅游开发,但常志军的眼光却比一般人高得多,他看准了这个机会,上任仅仅两个月,就启动了柴易县最大的鸡冠山溶洞的开发程序,一年以后,鸡冠山溶洞正式对外开放,因为宣传到位,价格亲民,各项服务措施也都一应俱全,很快,鸡冠山溶洞的游客就开始络绎不绝,一时间轰动了整个东阳省,市委书记王景海还在全市大会上重点表扬了常志军,说他有远见,敢于开拓新路子,全市要向柴易县学习。

常志军在柴易县呆了三年,开发了大小五个溶洞,柴易县由原来的矿山县,摇身一变成了溶洞县,单单是旅游收入,就占据了县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这在海明市的发展史上还是绝无仅有的,为此常志军也被市委列为重点培养的后备干部,甚至市里还专门开常委会研究,打算让常志军接替柴易县委书记的角,再干上几年,如果干得出色,市委常委也没什么问题。

正当全市干部像柴易县看齐的时候,常志军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坎,县里的一个铁矿山因为违规生产,发生了事故,死了二十三个,伤了七个,这件事立刻就惊动了省委省政府。

那一年,正是安全生产刚刚开始被各级政府重视起来,问责机制虽然还没有现在那么严肃,但迫于死伤太多,影响太大,即便市里多次向省里说明情况,但还是被调查组认定为安全生产事故,市里被迫给了常志军一个处分,撤了他县长的职务,并一个党内警告处分。

其实这种处分在现在来看似乎是轻了点,但在当时,也算是一个比较重的处分了,谁都没想到好端端的一个县长说撤就给撤了,常志军一时间更是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可规定就是规定,常志军因为一心一意发展旅游,对安全生产的确也疏忽了,对他的这个处分,他自己也认。

被撤职的这一年是常志军人生中最痛苦的一年,刚开始他无所事事还留在柴易县,平日里县里开个会他也会参加,但新的县长到位以后,常志军觉得自己再赖在这里也没多大意思了,跟市里一请示,干脆,到了市委办公厅当了个顾问,头衔倒是不好听,其实屁事也没有,每天正常上下班,除了看报就是喝茶,市委的事也没人跟他汇报,他也插不上手。

就这么熬过了一年,等处分期限一过,王景海跟常志军谈了一次,最后的意见是折个中,让他到全市最贫困的县也就是高松县当了个县委书记,希望他能在任期内把高松发展起来,也算是将功补过了。

虽然这个安排在表面上看是重用了常志军,从县长提到了县委书记,但高松县和柴易县根本就没法比,谁都明白,这是给常志军肩膀上放了一个重担子。

常志军也是憋了一年的气,信誓旦旦的接受了这个任务,常志军刚刚把自己肚子里的皮球给冲的满满的,到了高松县以后,皮球的气泄了一半,高松县就是一个烂摊子,没有一个像样的企业,财政更是穷的要命,就连公务员的工资,县财政也是每个月向银行贷款,拆了东墙补西墙,更不要提基础建设,整个高松县城,连个像样的广场都没有,怪不得是全市最穷的,常志军这次真是见识了,他甚至觉得自己这辈子就完了。

市里也了解高松县的实际情况,知道常志军的压力很大,在常志军来高松的第三个月,调换了高松县的县长,把车传胜给调了过来,也算是助常志军一臂之力。

其实要说车传胜也是个比较有能力的人,当市里宣布他要到高松当县长的时候,他还跟王景海当面理论过,但顾全大局这四个字是任何干部都不能违背的,车传胜就算是再有能力,王景海拿出这四个字来,他也不敢再反驳什么,而且王景海直接就跟车传胜说,要协助常志军开展工作,力争在任期内,把高松的经济水平翻一番。

车传胜还没上任,就注定了要跟在常志军的屁股后面,这让他很不爽,即便是一个书记,一个县长,那大调子定了也不好再跑到书记前头去露头,以至于后来的很多事,车传胜都是把自己往下压一压,为的就是能协调这个关系,不至于让常志军太掉架子。

后来常志军明确了高松县的发展思路,那就是大力发展招商引资,要先从工业上下功夫,把财政收入和老百姓的就业问题解决好,才是拯救高松县的最快最有效的办法,车传胜也是这么考虑的,所以没意见,举大旗跟在常志军的后面。

实践证明,常志军的思路是对的,经过几年的努力,县里成立了开发区,招商引资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大大小小的企业开始纷纷落户高松,财政不再靠贷款发工资,老百姓的口袋也慢慢的变得鼓了,就连县城里的基础设施,也正在有条不紊的完善着,老百姓都尝到了甜头,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